免费领取价值498元儿童专注力测评

首页 / 多特知识库 / 今晚8点完美收官!中科院王金凤老师邀您收听智
今晚8点完美收官!中科院王金凤老师邀您收听智
编辑:未知时间:2019-03-07 14:34:08

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听过爸妈说过这样一句话:“早知道就不要生你出来了,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哪有像你这样的?”

 

虽然明白是气话,但是让当时幼小的自己觉得很糟糕——认为家人不爱我。

 

长大之后,这种害怕被所爱的人抛弃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依旧伴随着自己。

 

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童年带来的快乐与悲伤,却在自己身上留下了印记。

 

 还有人讲述了相同的经历:

 

网友@1982:以前考试没考好,就很害怕回家。回到家闷在被窝里,楼梯外传来我爸咳嗽的声音,我双腿直发抖——我爸回来了,又要挨打了。直到现在,只要楼梯传来咳嗽声,我都好害怕。

 

网友@晃动晃动:小时候听爸爸和爷爷聊一部当年很火的港片,里面有人做人肉叉烧包。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在外面吃过任何鲜肉馅的东西。

 

网友@油腻的中年妇女:被一只狗咬了,至今对狗怀着深深的恐惧,看到别人发狗的照片,特别是吐舌头的那种,整个人都毛骨悚然。

 

网友@我是大宇宙:有次和同学聚餐吃火锅,不小心打翻了一盘牛百叶。我突然就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因为小时候要打翻东西,就会被妈妈打骂。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28.gif

 

或许,所有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好的经历。

 

这些经历有的被成长中的阳光遮蔽了,而有的却因此生根发芽,成为了日后的“噩梦”。

 

 

1

 

童童入小学后的这些年,她似乎特别害怕开口向老师问问题,甚至有一段时间,她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宁可空着本子不做,连妈妈也不问。

 

后来被妈妈发现以后,软硬兼施才哄得她遇到不会的问题肯开口,可却还是很打怵去求教老师。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39.gif

 

妈妈曾经问过她为什么,她总是一副“如果我去问老师,老师就会笑话我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的表情,劝过哄过甚至动用心理学的大道理帮她分析过,可她依然对向老师求教充满了莫名的恐惧感。

 

伤害面前,孩子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尤其是这种老师的口头伤害的是在隐密之中进行,因为还小,孩子不懂得自己遇到了什么样的经历。

 

当孩子明白的时候,伤口已经形成坏疽,让孩子对日后的学习产生不适应性,甚至会产生厌学退缩的心理。

 

 

2

 

小透跟老公大吵了一架,导火索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家里7岁的孩子前几天生病发烧了,现在刚好一点,却非要下楼去玩。她当然是不许的,“你还在生病,出去了病会加重的。”

 

孩子爸爸却走过来说:“男孩,你让他多出去运动运动能怎么样?天天在屋子里才容易生病。”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43.gif

 

小透受不了了,开始跟老公吼:"孩子生病整夜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现在孩子刚要好,来当好人,带出去玩受风了怎么办?”

 

老公也开始不耐烦:"我那么忙也是为了这个家,孩子病了这么久,让他开心的下楼玩一会又能怎么样……”

 

于是两个人开启了互相指责模式,孩子吓得大喊“妈妈我错了,我不下楼了。”

 

目睹父母吵架对许多孩子来说,都是童年的一段阴影,而时间从来都不是治愈这份童年阴影的良药。

 

当他发现父亲或母亲采用责骂、摔东西,甚至暴力吵架来解决问题时,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学会这些方法被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和同学的关系。

 

 

3

 

有个小男孩的跑步速度很快,每次都是首要名,另一个小女孩就不高兴了,在小男孩跑步的时候,故意扔了一只鞋子过去。小男孩被绊倒了,坐在地上哭。

 

闻声而来的男孩妈妈,询问了情况。拉起孩子,只简单地说了三个字——“没关系”。

 

一听妈妈这样说,孩子一边哭一边解释说:“是她绊我的,好疼啊。”

 

妈妈笑着说:“大家都是同学,没关系的。”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46.jpg

 

小男孩一直在哭,妈妈却继续和家长聊天,隐约听见她在说:“小男子汉,动不动就哭,真怂。”

 

这样的安慰真的不如什么都不说,因为在孩子心里,这件事并不是没有关系,自己希望得到一个“公正”,而那个犯错的孩子,还在对他做鬼脸。

 

自从这件事之后,特别温顺的小男孩现在性情大变,用一句话说就是“变了一个人”:特别喜欢发脾气,有时还喜欢动手。

 

 

4

 

孩子不好的经历,是理想难被察觉、影响理想大、又理想应该被关注的,然而却被大多数的父母给忽略了。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49.jpg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

 

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针对全国2.6亿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有近3000万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体现在“学习适应性、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三方面,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多动、情绪异常等。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很多经历可能真的微不足道:遇到困难,脑子就一片空白;被同学欺侮、遭排挤;与亲人、朋友分别……但是,对于正在经历焦虑、沮丧、悲伤的孩子,这些都是天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屑地表达出:“这么点小事就把你愁成这样了?”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更纠结更挫败,更不敢面对。

 

真正帮助孩子走出一段Ta认为不好的经历,更多需要的是理解与技巧:

 

 

01

 

不要回避和孩子讨论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52.gif

 

你也许有这样的疑问:在孩子遭遇不好的经历时,应该是为孩子撑起保护罩,不要再提孩子的伤心事。

 

帮孩子回顾不好的经历,岂不是再一次刺激孩子吗?

 

孩子的情绪,终究要孩子自己面对,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避而不谈事件的真相,会让孩子任由想象去放大内心不良的情绪。

 

 

02

 

不要比孩子还要悲伤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56.jpg

 

英国有句谚语叫“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意思就是不要孩子闯了一点祸,遇到一点事,孩子还没哭丧着脸,父母就先沮丧。这只会让孩子养成消极的思维方式,和悲观的性格。

 

因此,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些不好的经历,父母千万不要比孩子还要悲伤,或许应该这样做:

 

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好机会。

 

孩子比赛输了的时候,告诉孩子下一次要加倍努力,才能跟得上别人的步伐。

 

当孩子流露出悲观的想法,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优势,我们应该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拔高我们的人生层次。

 

 

03

 

不要以成人标准去评判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059.jpg

 

可能有时你觉得孩子小题大做,不能理解,但是在孩子看来那可能是个迈不过去的坎儿。

 

当孩子动不动哭泣的时候,我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值得大哭一场;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我们觉得没关系,也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

 

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处于弱势的一方时,我们觉得没关系,吃点亏忍一忍,就过去了。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大大不同,感受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父母的一句“没关系”,不但让孩子心碎,也让孩子不再只是孩子,即使他的生理年龄还停留在孩提阶段。

 

 

童年的经历,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个时候看过的书、听过的话、走过的路,都将成为孩子日后生命的“房基”。

 

在本期《中科院智慧父母在线课堂》中,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金凤老师为大家详解“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一段他认为不好的经历”,欢迎宝爸宝妈们在线报名,与全国44个城市、10000+家长一起聚焦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307143102.jpg

闽ICP备16001403号 | 客服电话:400-999-6098

公司地址:福建福州鼓楼区杨桥西路155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纳米楼6层7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