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特知识库 / 如何看待孩子的“注意力缺失”?
如何看待孩子的“注意力缺失”?
编辑:未知时间:2018-09-17 09:45:05
据调查,每两个孩子中就会出现一个注意力缺失的孩子。
 
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性、作业磨蹭拖拉、粗心马虎……
 
当孩子出现这些注意力缺失状况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告诉你,这是家庭教育不良的结果,是父母对孩子缺乏管教与惩罚导致的。
 
于是,你一方面为自己的“不作为”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懊悔,另一方面,开始通过“严厉管教”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把他拉回“正轨”。
 
结果,你与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因此引发大规模的家庭战争,妈妈责怪奶奶溺爱孩子,痛斥爸爸不管孩子……
 
你焦虑、受挫、情绪崩溃、对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呢,要么和你对着干,要么沉默寡言。最终孩子的注意力缺失也并没有改善。
 
发现孩子存在注意力缺失的问题时,家长应能够客观地看待,而不是把一切都怪罪在孩子头上。
 
 
孩子注意力缺失的表现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某种事物上,而这个过程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
 
孩子在课堂上听讲时,注意的对象就是老师、黑板、书本之间来回切换,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广度、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四大注意力品质,同时这些品质也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1、注意力的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稳定性高的孩子,在上课、学习、做作业当中,都比其他的学生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往往能够不受课堂上、和家庭中其他事情的干扰,自觉抵制注意的分散。
 
相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其注意稳定性偏弱。
 
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教室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哪怕有个人走过,他就会掉头张望。在家写作业时,大人在客厅一开电视,他马上就坐不住,有人敲一下门,他马上就会伸出头来看一下。
 
 
2、注意力的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数量叫注意广度。它是学习速度的保证。注意范围越广,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不丢、不落、观察与理解更为全面。 
 
注意力广度好的孩子,他们能够阅读速度快,记忆清晰,而且对于一些细节能够复述得很准确。
 
相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其注意力广度偏弱。
 
主要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读得很慢,且读完以后对书本中的内容,能够记住的不多。在同一时间内看到符号的个数少,扫读文字、数字、符号也会比较慢,导致写作业磨蹭。
 
 
3、注意力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力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力分配。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应用的注意分配现象是:听、写、想。
 
注意力分配好的孩子,能够一边看书,一边记录书中的精彩语言。在课堂上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进行记录知识点。
 
相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其注意力的分配偏弱。
 
主要表现在听课和记笔记环节,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有时,会因为记笔记而没有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有的,会因为光听老师讲课,而没有办法把随堂笔记记全、记准。
 
 
4、注意力的转移
 
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叫注意的转移。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断的基本保证。
 
注意力转移能力强的孩子,如在看完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后,让家长给孩子讲解数学的解题思路,孩子能迅速地把注意力从动画片中转到解题当中来。
 
相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其注意力的转移能力偏弱。
 
因不能及时转移注意而导致从精神到行为总是慢“半拍”。
 
孩子每天要上很多节课,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注意力缺失的孩子上数学课时无法让注意力从上一节语文课转移到数学课上。
 
 
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原因
 
1、感觉统合失调
 
有些孩子由于先兆流产、胎位不正引起早产剖腹产,胎儿在短时间被动、娩出,必要的刺激和锻炼被剥夺。
 
同时孩子出生后拥抱的少、爬行不足,又或者活动受限、过度保护,包括父母忙碌,对孩子缺少足够的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也会导致孩子在生长发育中大脑感觉刺激不够,最终引起感统失调。从而容易出现因感统失调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
 
2、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溺爱,导致孩子自控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 家长经常打断、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如让孩子不停喝水、对孩子絮絮叨叨;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孩子饭也吃不好,电视也看不好,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 家长总是在孩子玩玩具或者做学习任务时干预孩子,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
 
3、对所做的事缺乏兴趣
 
不感兴趣自然不会集中注意力。孩子喜欢好玩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安静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所以孩子会老想着做别的事情,无法集中注意力,一打开书就犯困,但如果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又会表现出惊人的专注。
 
4、情绪焦虑
 
成人在心乱、焦虑的时候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孩子也一样,在内心不安或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他们就不能专注于学习。如果家长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评孩子,很可能导致孩子焦虑,每次要学习时,孩子更担心、害怕,注意力更难集中。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4-6岁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顶乒乓球
 
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
 
数字划线
 
家长可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家长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题型如下:
 
①在某个数字下划线。如划消“8”,如:487557826868144082681037482685。
 
②在两个相同数字下划线。如:6609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7。
 
 
复述数字
 
大人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
 
比如,大人报“2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2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25681”,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
 
堆火柴棍
 
家长把多根火柴棍随意搭在一起,让孩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拿起来,力求做到每拿起一根时不触动其他的,数量由少到多加大难度。
 
钟表训练
 
让孩子拿一块钟表,看它1分钟的走动,假如1分钟内注意力没离开秒针,就延长观察的时间到二三分钟。等到确定了注意力不离开秒针的最长时间后,再按此时间重复三四次,每次间隔时间10-15秒,若能将注意力连续集中5分钟,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6-12岁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按顺序找数字
 
家长把一组数字依次念给儿童听,每隔一秒钟念一个,念完后,让儿童倒复述出来,如家长念:“2-4”,儿童念“4-2”。
 
舒尔特方格
 
一张正方形纸卡,并将其均匀地划分成5行5列的25个小方格,然后方格内随机填写1—25个数字,不要重复或者漏填。要求小朋友从1到25按顺序输出这25个数字,爸爸妈妈可以记录每一次指错的次数和正确完成的时间。
 
圈字游戏
 
家长随意写下多个数字,然后让孩子把指定的数字全部打圈。也可以让孩子从指定的一篇文章中圈出指定的汉字。
 
数数法
 
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
 
拼图
 
拼图要选孩子熟悉的、喜欢的形象,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让他完成后有惊喜、亲切的情感收获。如果孩子入门困难,可以让他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指点他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注意,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加大,要让孩子有成功感,才能保持他对拼图的热情。
 
结 语
 
法国当代思想家薇依说过:“注意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可以说是唯一的意义所在。”
 
孩子们的思维就像是许多的小风筝,而注意力就是那一根根细长的线,家长与老师们如果要想让这些思维的小风筝不要因为种种原因飞离,那就要小心地控制风筝线。

闽ICP备16001403号客服电话:400-999-6098

公司地址:福建福州鼓楼区杨桥西路155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纳米楼6层7层

训练咨询

加盟咨询

预约测评

全国分中心

咨询电话

免费领取价值498元儿童专注力测评